东方今报数字报刊平台
我是头部次来东莞,来之前我就想东莞(应该)是一眼看不到头的工业厂房。在路上我还不由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外来妹》,正是无数个外来妹外来小伙,拼出来一个“世界工厂”,一代又一代的打工人,在这里生产出了占全球三分之一的“潮玩”、四分之一的手机、五分之一的羊毛衫、十分之一的运动鞋。
为什么是东莞呢?在这里我听到一个小故事,改革开放初期东莞老一辈的镇领导背着水壶、带着干粮,冒着风险去香港“攀亲戚”,他们用真诚和执着打动了不少香港的老板。1978年7月中国内地头部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正式开业,东莞由此起跑。
你可能不知道,东莞的面积其实仅仅相当于河南的一个中等县,它的地均GDP甚至超过了北京和广州,仅次于深圳和上海,是实实在在的“寸土寸金”。但是所谓“船越大转向越难”,东莞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上面临的烦恼比其他城市要大得多,它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来破解。
东莞不仅引来了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个“国之重器”,还建设了松湖智谷这个“工业上楼”的“产业航母”。当你跟我一样走进松湖智谷,看到“工业上楼”让厂房变成了立方体,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这种转变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而“工业上楼”其实解决的正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
河南各地也都在努力让城市的“闲置存量”变“优质增量”,怎样对城市空间进行立体式开发,蕞大化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有必要逛一逛东莞这个“样板间”。尤其难得的是东莞在向天空要“土地”的同时,还把地面还给了市民。把“制造之城”变成了“公园之城”“潮玩之城”“篮球之城”“图书馆之城”,从而让一个没有多少高校资源的东莞,变成了平均年龄只有33.4岁的“年轻之城”“人才之城”。
是什么在驱动东莞这座“制造之都”的蝶变重生?这正是河南党政代表团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和华为园区考察时蕞为关心的。除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恐怕还有依海而居的东莞总是能随机应变,逐浪前行,果断而敏锐。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