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韶关成果丰硕!莞韶第三轮对口帮扶成绩单来了!
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东莞韶关第三轮对口帮扶产业共建新签约项目639个,计划总投资3320.9亿元,分别完成本轮任务的1.8倍、2.8倍。新开工项目665个,计划总投资1116.1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9个,在全省8个指挥部中排名前列。
这份成绩单,充分印证了莞韶第三轮对口帮扶工作结出硕果。立足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莞韶两地围绕产业在省内有序梯度转移、民生事业等领域,坚持“韶关所需、东莞所能”,发力产业共建、全面帮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持续推动韶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释放出新动能。
近三年来,东莞韶关对口帮扶指挥部(以下简称“莞韶指挥部”)牢牢把握产业共建这一核心任务,突出双向联动、聚力园区建设、紧扣协调发展、聚焦项目建设、着眼民生需求,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对口帮扶工作全面推进。
促进“单向帮扶”转向“互惠共赢”
自2013年结对以来,东莞多领域深入帮扶,助力韶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初,莞韶第三轮对口帮扶工作正式启动。坚持“韶关所需、东莞所能”原则,两市党政主要领导投身对口帮扶工作,先后3次召开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审定出台文件10份,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帮扶工作汇报,并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中人、财、物等投入力度都不断加大。东莞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韶关考察交流对接,进村入户、慰问困难群众。
坚持‘思路共商、模式共构、资金共筹、人员共派、产业共联、情感共通’,莞韶两地‘双向奔赴’,实现协同联动发展。
——韶关市委常委、副市长,东莞市政协副主席、莞韶指挥部总指挥罗晓勤
在第二轮“十组团”帮扶的基础上,莞韶指挥部统筹32个镇街及重点园区资源,推动帮扶模式从“1+1”向“1+N+1”转变,并启动园区“2+2”结对模式,新增松山湖高新区、银瓶创新区分别帮扶韶关高新区、华南装备园,实现东莞镇街参与协作和韶关重点园区帮扶全覆盖。
2020年,东莞一次性拨付3年共4.5亿元帮扶资金,韶关主动作为,按照1:1比例配比,共拨付专项资金9亿元。莞韶指挥部依托华南装备园和东韶公司,通过政府专项债、金融杠杆、争取奖补等方式,累计争取资金额度46.4亿元。协调东莞银行韶关分行与东韶公司、商协会签订授信总额度100亿元的框架协议。此外,“十组团”东莞镇街投入产业共建资金2.85亿元。
为破解帮扶干部“融不进去、说不上话、做不下来”的突出问题,两市设立市县两级莞韶指挥部,推动155名干部投身帮扶。其中,东莞干部116名,近七成在党委政府、经济部门挂实职、履实责。
莞韶园区共建模式获4部委表扬推广
产业园区是莞韶产业共建的主要载体。莞韶指挥部围绕韶关市“35N”产业规划,按照省关于形成“市域中心园区+县域专业园区”布局的要求,重点依托华南装备园、莞韶城2个市级园区和10个县域共建园区,着力建设节约化、特色化园区,打造产业转移桥头堡、机制创新试验田。
华南装备园是莞韶产业共建“主战场”。针对华南装备园基础配套设施进展总体缓慢,重大项目招引和储备不足的短板,莞韶指挥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坚持规划先行、协调推进,实施园区三年扩容提质行动,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四个一”为抓手,盘活华南装备园低效用地865亩,可布置亿元以上地块12个,已签约项目10宗,在韶关全市园区率先实现低效地清零。
建设中的华南装备园新型多功能产业园效果图
莞韶第三轮对口帮扶开展以来,莞韶指挥部全力提升华南装备园规划水平,通过“两拓三降”推进控规修编、边界优化等工作,优化总体规划18平方公里,新增用地2.2平方公里,预计节约成本7亿元,承载空间更加充裕。
同时,协助韶关划定工业控制线平方公里,有力保障未来15年工业发展。推动莞韶城二期拓展规划用地约6061亩,新增建设用地2457亩。抓好武江龙归、曲江乌石等片区规划编制,引领县域园区竞相发展。组团共建园区拓园步伐加快,其中,凤岗武江组团加快规划建设城乡融合产业园。
三年来,韶关全市共建园区累计投入112.9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及配套219个。
“2+10+N”园区共建模式,获得4部委联合通报表扬并推广;共建园区规上工业企业432家,比第三轮初期增长43.5%;2021年拉动韶关全市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33.8%。
目前,华南装备园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企业44家,实现产业快速集聚;莞韶城大数据产业规模初显,助力韶关成功申创全国10个之一、全省唯一数据中心集群。
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蕞短31个工作日
产业共建,关键在于项目带动。莞韶指挥部将第三轮帮扶目标任务,定为“引进产业项目360个,计划总投资1200亿元,推动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落地建设75个”。
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莞韶第三轮帮扶新签约项目639个,计划总投资3320.9亿元,分别完成本轮任务的1.8倍、2.8倍。新开工项目665个,计划总投资1116.1亿元。实现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61个,计划总投资982.4亿元。新投产项目215个,完成投资219.8亿元。
产业共建成绩斐然,超额完成本轮任务的背后,优质对企服务是关键。指挥部实施营商环境“补短板强优势”专项行动,复制推广东莞在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以“软”环境优化促“硬”实力提升,实现了招商项目量质提升、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按照韶关市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要求,坚持以“一把手”招商带动全员招商,通过“1+N+1”帮扶机制、编制产业链招商地图、建立招商数据库,力行以商招商、驻外招商、委托招商,与19家商协会合作,项目招引实现量质双优,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0个,计划总投资3250.7亿元,项目数占招引总量的65.7%;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65个,引进正威国际、华天科技等上市公司30家,助推全市园区投资平稳增长。
金融是惠企暖企的“及时雨”。第三轮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莞韶指挥部打出“政策+金融+服务”组合拳,延续对落户华南装备园、莞韶园企业“4个1000万”奖补政策,发放金额6121万元,帮助企业获得贷款18亿元,协调东莞银行韶关分行在华南装备园设立蕞高10倍的风险补偿金。
莞韶指挥部通过常态化走访、“一线多个,其中,为受疫情汛情影响企业减租580万元,成立“莞韶产业共建企业联合会”,打造企业温馨家园。
引导省内337个项目有序转移韶关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近年来,莞韶两地坚持“湾区所需、韶关所长、东莞所能”,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承接省内产业有序转移,推动韶关产业发展积厚成势,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依托韶关承接产业“六大优势”和13个共建园区,找准企业需求点和产业协作点,三年来,莞韶指挥部推动先进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紧固件等产业转移明显,省内转移韶关项目337个,计划总投资1135.3亿元。穗深佛莞四地转移项目之和、金额之和均占项目总量的九成。
其中,符合韶关“35N”产业导向的企业约占七成;东莞转出项目115个、占比34.1%,数量和比例均在省内排名靠前,实现“促进韶关经济发展,释放东莞土地要素”的双赢。提前谋划莞韶产业共建升级版,完成“飞地经济”调研,着力打造承接省内产业有序转移的新平台。
华南装备园入园企业——南兴装备(韶关)有限公司
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通过协助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引培龙头企业、打造服务平台,助力韶关形成产值800亿元先进材料、200亿元先进轻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3个。
东莞重点依托韶关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等资源,积极向东莞市民推介优质农产品、旅游产品。三年来,两市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共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增量及总数均位居全省头部,累计供大湾区生猪450万头、家禽8000万羽;积极推动“莞韶旅游年”活动,累计吸引47.5万东莞游客赴韶。
重点依托两个主阵地,承接韶关13条重点招商产业链中的2条,其中,华南装备园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企业44家,实现产业快速集聚;莞韶城大数据产业规模初显,助力韶关成功申创全国10个之一、全省唯一数据中心集群,组织常平曲江、寮步浈江等组团共建大数据起步区,拉开了“打造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的帷幕,其中,华韶数据谷成为全市首个投产运营的单体数据中心。
产业多元发展、多点孵化,韶关高新区成为国家火炬专用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虎门仁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了全市首条新能源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规划建设了韶关模具创新创业产业园、大朗乐昌母婴童用品产业园、常平曲江食用菌产业园、东城新丰食品产业园等。此外,厚街翁源华彩新材料产业园、南城南雄化工产业园、大朗乐昌机械装备园等专业园持续培优培强。
近三年来,两地进一步深化“东莞企业+韶关资源”“东莞总部+韶关基地”“东莞研发+韶关制造”“东莞市场+韶关产品”的共建模式,帮助莞企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韶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东莞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双赢。
莞韶指挥部在全省8个对口帮扶指挥部中,率先实施全面帮扶。第三轮帮扶开展以来,持续实施三年行动方案,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民生保障等“10个方面”开展帮扶,协调两市24个牵头部门和“十组团”指挥部,开展各类帮扶对接活动900余场次,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织牢民生“帮扶网”,实现惠民利民。
在教育方面,协调韶关14所中小学加入东莞12个教育集团,统筹3000多万元持续深化62对中小学结对帮扶建设。为助力韶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全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韶关选派401名教师跟岗学习,东莞选派300名教师支教,创新成立一批“支教名师工作坊”,实施四大“品质支教”行动,充分发挥东莞名师和支教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教研、培训活动近400场次,惠及教师2万人次。
在医疗方面,通过结对共建、传帮带教等方式,推进了两地39对医疗机构结对、539名医护人员双向交流。统筹1640万元重点提升韶关14个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水平,寮步浈江组团帮扶的风采社卫中心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东莞市中医院对口帮扶韶关3所县域中医院,协助开设中医特色新科室4个,长安乳源组团协助传承瑶医瑶药。协调东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帮助3200名山区困难群众实施白内障手术。
在人力资源方面,为促进韶关劳动力就业,推动东莞财政补贴173万元,帮助韶关劳动人员到共建园区就业、技能培训等。设立乡村振兴车间43家,新增“家门口”就业岗位3000多个。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莞韶做好自选动作。比如,重点关注韶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成长和发展,并创立持续资助山区困难学生机制,实施莞韶“圆梦助学”计划,2021—2023两个学年筹款485.6万元,资助1645人次。
三年来,莞韶指挥部及下属单位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省级荣誉5项,获韶关市招商引资突出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级荣誉15项;18名东莞干部获脱贫攻坚国家级、省级表彰,15名东莞干部被授予韶关市荣誉市民。
原标题:《东莞⇌韶关成果丰硕!莞韶第三轮对口帮扶成绩单来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