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城: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
广东东莞市东城街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一城三创五争先”发展任务的落实,瞄准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镇街、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专业镇、东莞市“专利双提升”工作先进集体。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总量位居东莞市前列。
建成了一批科技研发机构。东城街道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力量,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
开展了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2014年,东城街道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0多项,其中申报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3项,有正新包装、百分百科技等2家企业获得市的立项(全市该批项目共立项23项)。
转化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2014年,东城街道新增专利申请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972件和418件,新增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566件和186件。同时,东城街道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名牌产品11件,省著名商标21件。
出台了一批创新激励政策。2014年,东城街道出台了科技创新、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等四套产业奖励政策,设立了每年2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今年9月将过去每年的科技奖励资金由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实施“配套奖励”与“立项资助”双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创新驱动发展内在动力。
大力支持高企集资上市。东城街道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家,计划今年上新三板的高新技术企业有3家,筹备上新三板的2家,有意向上市4家,当前有融资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11家。
积极解决科技企业投融资问题。东城街道建立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分中心东城工作站,按照省、市、街道三级联动工作模式,构建“三平台一网络”的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融入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资本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创建东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专业孵化器。东城街道计划创建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大数据处理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助力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进奇虎360下属公司力玛公司,打造奇虎360区域运营中心暨360科技园项目。引导MO空间创业基地加快发展,计划引导该创业基地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使在孵微小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加快科技创新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计划,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二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深入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三是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运用节能降耗技术、环保减排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四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工业与信息的融合,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高地。
以科技企业为主体,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发挥重点科技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生益电子、凯格精密器械等骨干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引导企业强化创新主体意识,打造一批拥有市场主导权和科技创新实力的龙头企业。二是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充分发挥小微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形成一批专、精、特、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全街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针对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不同梯次的研发机构,四是促进企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协助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点科技企业设立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创新平台为重点,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用”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面向全市的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一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同沙、牛山、桑园三大工业园区为重点,将三大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打造企业产学研合作机构。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打造产业创新集聚平台。引进名校资源,在黄旗山南侧打造一个全球(东莞)创新中心。
以社会资本为支撑,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一是营造良好的科技投融资环境。不断提升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环境,引导更多的创业投资资金进入东城。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扶持作用。从今年起,东城街道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从原来每年5000万元提高到每年1亿元。三是促进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金融体系。发挥辖区内银行、证券、保险、抵押等金融服务业发达的优势,引导社会资本与科技企业合作,率先发展股权众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型金融业态。四是不断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服务水平。搭建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产业之间的对接机制。
以创新人才为关键,壮大创新智力支持。一是多渠道引进人才。大力引进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打造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科技创业生力军。二是多途径培养人才。通过企业的“专家工作站”“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创业企业家群体。三是多举措服务人才。计划建造一批人才公寓、落实积分入户入学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积极配合东莞市推行实施“绿卡”制度。
以提升服务为抓手,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一是建立服务科技企业领导包干制度。设立“科技东城”微信服务平台,宣传东莞市的“科技东莞”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信贷、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企业服务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二是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推动东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分中心东城工作站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和企业信息的双向交流系统。三是完善科技创新鼓励政策。四是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平台,创新管理模式,构筑有利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环境,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把东城打造成为东莞市各类创新创业资源集聚的服务高地。
新修订的《东城街道关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全面提高对创新型企业、发明专利、研发机构等的奖励力度,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奖励20万元,市创新型龙头企业奖励30万元,市创新型培育企业奖励20万元,市专利优势企业奖励20万元,发明专利奖励从原来的每件7500元提高到每件15000元。同时,从今年起新增立项资助街道级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资助街道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资助科技(专利)代理机构等3种立项资助项目。其中,对产学研合作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资助额度蕞高每个80万元,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项目资助额度蕞高每个100万元,重大科技项目蕞高资助总额为每个500万元。
广东东莞市东城街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一城三创五争先”发展任务的落实,瞄准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镇街、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专业镇、东莞市“专利双提升”工作先进集体。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总量位居东莞市前列。
建成了一批科技研发机构。东城街道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力量,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
开展了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2014年,东城街道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0多项,其中申报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3项,有正新包装、百分百科技等2家企业获得市的立项(全市该批项目共立项23项)。
转化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2014年,东城街道新增专利申请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972件和418件,新增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566件和186件。同时,东城街道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名牌产品11件,省著名商标21件。
出台了一批创新激励政策。2014年,东城街道出台了科技创新、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等四套产业奖励政策,设立了每年2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今年9月将过去每年的科技奖励资金由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实施“配套奖励”与“立项资助”双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创新驱动发展内在动力。
大力支持高企集资上市。东城街道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家,计划今年上新三板的高新技术企业有3家,筹备上新三板的2家,有意向上市4家,当前有融资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11家。
积极解决科技企业投融资问题。东城街道建立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分中心东城工作站,按照省、市、街道三级联动工作模式,构建“三平台一网络”的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融入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资本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创建东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专业孵化器。东城街道计划创建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大数据处理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助力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进奇虎360下属公司力玛公司,打造奇虎360区域运营中心暨360科技园项目。引导MO空间创业基地加快发展,计划引导该创业基地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使在孵微小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加快科技创新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计划,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二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深入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三是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运用节能降耗技术、环保减排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四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工业与信息的融合,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高地。
以科技企业为主体,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发挥重点科技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生益电子、凯格精密器械等骨干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引导企业强化创新主体意识,打造一批拥有市场主导权和科技创新实力的龙头企业。二是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充分发挥小微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形成一批专、精、特、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全街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针对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不同梯次的研发机构,四是促进企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协助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点科技企业设立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创新平台为重点,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用”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面向全市的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一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同沙、牛山、桑园三大工业园区为重点,将三大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打造企业产学研合作机构。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打造产业创新集聚平台。引进名校资源,在黄旗山南侧打造一个全球(东莞)创新中心。
以社会资本为支撑,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一是营造良好的科技投融资环境。不断提升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环境,引导更多的创业投资资金进入东城。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扶持作用。从今年起,东城街道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从原来每年5000万元提高到每年1亿元。三是促进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金融体系。发挥辖区内银行、证券、保险、抵押等金融服务业发达的优势,引导社会资本与科技企业合作,率先发展股权众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型金融业态。四是不断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服务水平。搭建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产业之间的对接机制。
以创新人才为关键,壮大创新智力支持。一是多渠道引进人才。大力引进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打造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科技创业生力军。二是多途径培养人才。通过企业的“专家工作站”“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创业企业家群体。三是多举措服务人才。计划建造一批人才公寓、落实积分入户入学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积极配合东莞市推行实施“绿卡”制度。
以提升服务为抓手,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一是建立服务科技企业领导包干制度。设立“科技东城”微信服务平台,宣传东莞市的“科技东莞”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信贷、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企业服务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二是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推动东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分中心东城工作站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和企业信息的双向交流系统。三是完善科技创新鼓励政策。四是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平台,创新管理模式,构筑有利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环境,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把东城打造成为东莞市各类创新创业资源集聚的服务高地。
新修订的《东城街道关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全面提高对创新型企业、发明专利、研发机构等的奖励力度,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奖励20万元,市创新型龙头企业奖励30万元,市创新型培育企业奖励20万元,市专利优势企业奖励20万元,发明专利奖励从原来的每件7500元提高到每件15000元。同时,从今年起新增立项资助街道级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资助街道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资助科技(专利)代理机构等3种立项资助项目。其中,对产学研合作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资助额度蕞高每个80万元,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项目资助额度蕞高每个100万元,重大科技项目蕞高资助总额为每个500万元。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