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产业园-东莞产业园
信产品、计算机产品、视听电子产品的国产化和机电一体化
基础条件:一心、两翼、三区、多园
地址:寮步、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六镇汇合处
2006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合东部快速路沿线寮步、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六镇汇合处约31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集约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2007年以来,生态园以“生态优先、治水为前、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为工作思路,以规划为指导,以土地统筹为突破,以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启动了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生态修复和治水效果明显,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2010年4月,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为升级为省级园区,2011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一个“以城市湿地为特色、发展高端产业及配套服务业的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示范园区”,正在莞邑大地上冉冉升起。
东莞生态园产业布局突出循环和生态发展主题,重点瞄准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等五大产业,形成“一心、两翼、三区、多园”的立体产业布局,“一心”包括融合旅游和居住功能的燕岭湿地片区,集高端产业、商贸旅游、行政文化为一体的核心区,研发和水上运动相结合的月湖片区;“西翼”包括以湿地旅游和居住的湿地三角洲片区,以现代制造业和研发服务、居住配套的东坑片区,以实施产业聚集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横沥片区;“东翼”包括以高端产业、职教城及湿地旅游的片区,职教城的建设,进一步缓解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产业对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为东莞制造业名城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战略支持。
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生态、科技和带动性强的特征,符合生态园的产业选择标准。目前,全球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仍在向纵深发展,仍存在巨大产业机遇,广东省和东莞市都把它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非常发达,拥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但东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大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核心基础产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迫切需要更新升级,因此,生态园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既符合东莞市产业特征和生态园的定位方向,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也有助于带动东莞市和生态园周边镇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生态园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产业链延伸发展”。以主体需求倒推方式去寻找市场机遇,依照珠三角和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特征和产品特性,引进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地区)的先进电子信息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游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链下游的新一代网络通信产业及数字音电频产业。
集成电路:高端切入抢占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制高点,侧重于为东莞的通信产品、计算机产品、视听电子产品的国产化和机电一体化提供专用集成电路。重点引进和发展以下技术和产品:
——集成电路抛光片、掩膜板制造;
——集成电路设计、线微米及以下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造、1微米及以下模拟、数模集成电路制造及QFP、BGA、PGA、CSP、MCM等高密度封装与测试。
网络与通信:以第三代(3G)移动通信为方向,重点引进和发展高性能移动通信终端。重点引进和发展以下技术和产品: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
——无线局域网(Wi-Fi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技术开发、设备制造;
数字音视频产品:以家庭数字化和办公智能化为需求方向,抓住国家推出三网融合优惠政策的机遇,依托珠三角的巨大市场需求,引进和发展数字音视频产品。重点引进和发展以下技术和产品:
——数字摄录机、数字录放机、数字电视产品[包括传输设备、数字彩色电视机和机顶盒、机卡分离用条件接收卡、数字电视独立加扰器与同密设备]及关键配套件;
——数字音视频广播系统设备(广播电视发射机须国家定点);
——大容量光、磁盘驱动器及其部件和数字产品用存储卡制造。
以生态园建设为契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统筹区域中的要素与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高质利用,建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构建具有区域节点价值的新城。
进行生态修复重建、水系整治促进土地重新利用是市政府提出生态园建设的初衷,因此生态修复是生态园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应依托现有优势生态资源,以生态修复为己任,重建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综合整治现有水体水系,建设生态湿地,恢复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整合周边生态资源,发挥生态核心作用,促进和推动周边镇区生态建设。
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截污及污水处理、排渠建设与整治、挖湖造水、排涝设施建设、水体置换、湿地建设等一系列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措施,实现水系的合理利用,营造生态之水、景观之水、文化之水,使水系成为东莞生态园建设的亮点。
结合地理环境特征,兼顾景观美学价值、游憩环境创造、野生生物保护、生态教育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合理串联“山、水、路、林、田”等生态空间要素,以维护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建立完善的生态框架,连续的生态廊道和系统化、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形成自然与城市的渗透、融合。
水是生态园重要的空间组织要素和城市生活的核心,同时也造就了生态园“荡、滩、堤、岛、洲”的独特景色,对生态园的众多水景资源进行功能区划,并围绕水空间合理组织、积极引导城市活动场所,建设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生态园,成为具有区域知名度的城市品牌。
巨人引领。生态园重点引进那些辐射带动性强,处于产业链核心的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央企分公司和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不仅要环境效益高和附加值高,又要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高端配套。生态园地处东莞北部中心地带,周边7个镇区都有密集的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园着眼于引进和发展服务周边制造业和居民生活的配套和服务产业,包括工业配套、商务、居住、物流和检测等。
融合渗透。生态园是集约资源开发、统筹协调周边7镇发展的新城区。生态园不仅要与周边错位发展,交叉渗透与耦合,也要内部城市功能齐全,带动周边的城市建设,使生态园与周边镇区无缝衔接,共同发展。
从区域资源一体化利用角度出发,统筹各项资源配置,通过地区水系的整治带动东莞市河流水系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构筑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通过产业的提升和带动,加速传统优势产业的更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地区产业结构转型;通过空间的整合,实现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中心功能的强化,协调六镇的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推动东莞社会、经济双转型。
注重生态园周边文化遗产的多功能、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着眼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风貌和特点。
适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文化特色,利用周边南社和塘尾等人文历史资源,与生态园的湿地环境修复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塑造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