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莞产业结构之五大新兴产业全景图谱(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增加值、各地区发展差异等)
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积极布局高端激光装备制造,加快建成智能制造体系,拓展装备制造新优势领域,树立湾区智能制造标杆。
根据各镇街产业特色,引导各地发挥区域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为机器人科技研发中心,集聚发展机器人产业 ; 打造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临深片区为智能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 ; 以麻涌镇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中心、以谢岗镇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支持塘厦镇、常平镇等积极对接深圳技术创新资源,结合现有制造基础,集聚发展智能装备产业。
——产业增加值:增加值逐年上涨,且增速不断加快
2017-2021 年,东莞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且从 2019 年开始,增速不断加快,2021 年同比增长达到了 21.16%。
——产业规划布局:主要分布在松山湖高新区附近,产业集聚效应强
依托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集群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重点发展市场应用广、带动作用强、战略意义大的先进材料,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完善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生产制造等全链条体系,全面支撑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高地和产业化基地。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东莞市多个镇街有先进材料、上游基础材料、下游各类产业的企业分布,而先进材料产业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松山湖高新区、大朗镇、塘厦镇,以上区域产业聚集效应较好。
——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保持在 10% 以上
2017-2021 年东莞新材料相关产业增长值逐年递增,2021 年达到 372.4 亿元,同比增长始终保持在 10% 以上,2021 年同比增长为 15.58%。
——产业规划布局:松山湖片区新能源产业链更完整
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以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为重点,推广新型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网络,加快推进新能源领域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基于网络化、智慧化多元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建设具有国内尖端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高地。
东莞按照 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 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 三位一体 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和 三心六片 城市格局,六大片区分别为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和东南临深片区。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东莞市各片区均有新能源相关企业布局,相对而言,松山湖片区的产业链企业布局更完善。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2022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 16 万
截至 2020 年,东莞市汽车保有量 340.96 万辆,五年年均增长 13.2%,城市汽车保有量位居全省第二 ( 仅次于深圳 ) ,全国第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3.15 万辆,占整体汽车保有量的 0.92%,其中,公交车 6330 辆,实现公交纯电动化率 100%。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22 年东莞市汽车保有量规模达到 16.16 万辆,相较于 2020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126.5%。
根据东莞市《东莞市汽车能源基础设施 十四五 规划》,截止 2020 年底,已有充电设施运营企业 80 多家、运营平台超过 25 个,全市已建充电站约 500 座,换电站 3 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 12 座,初步形成城际高速出行充电网络,全市 32 个镇街实现充电网络全覆盖,充电桩建设数量约 1.29 万个。到 2025 年,实现车桩比达 1.2:1 水平,充电桩达到 12 万个。
东莞五大新兴产业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
东莞市应抢抓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发展浪潮,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发展生物保健、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布局海洋生物医药,利用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优势,加强新药、新疗法的科技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生物产业生态系统。
立足东莞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现有布局特征和发展空间需求,按照全市 三心六片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合理布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重点打造 一核多组团 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 :在松山湖高新区规划松山湖产业研发创新极核,主要承载研发创新、孵化创业、总部经济、产业技术服务与轻型高端生产等功能,研发创新极核内重点布局研发及科技服务、创业孵化及总部经济、生物技术高端研发生产板块三大功能板块,全力推进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主平台。 多组团 :建立全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转移、项目流转和招商引资的统筹协调与利益共享机制,打造前沿产业创新应用先导区、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区、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器械示范区、医疗器械生产与健康服务发展区等多个产业发展组团,承接医疗器械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生产、健康服务发展、前沿产业创新应用等生产制造与配套服务功能。在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石龙镇、大朗镇等区域重点布局一批细分领域专业园,打造多个与松山湖产业研发创新极核互为支撑的产业协同发展集聚区。
——产业增加值:未突破百亿,但保持较快增长
2017-2021 年,东莞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虽然一直未突破百亿大关,但其增速很快,未来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东莞市先进材料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 募投可研IPO 业务与技术撰写IPO 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