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鱼稻共生共性产业园中山水产养殖走出新模式
行走在广东省中山市西区街道隆平社区稻香围鱼塘边,碧水倒映蓝天白云,几只白鹭盘旋而至蹁跹起舞。鱼塘水面上秩序井然地排列着用于“鱼稻共生”的生态净化池浮岛,空气中隐约弥漫着水稻的清香,这里就是中山市首个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
“采用这种养殖模式,不仅水质改善,鱼的产量也增加了,而且品质更好了。”在养殖池塘边,养殖场场长梁逸文对“共性产业园”项目给养殖带来的效益赞不绝口。
图为“鱼稻共生”的生态净化池浮岛
中山是水产养殖大市,养殖品种、面积、规模和产量的基数都非常庞大,但传统养殖模式粗放,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鱼塘大排大灌现象普遍。
以稻香围为例,在改造前,养殖池塘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河沟,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远超河沟纳污能力。“尾水中富含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等,对周边水域造成了污染,影响养殖用水水质,影响养殖质量和产量。”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武龙介绍,此前的粗放管理模式下,每口鱼塘的尾水都是养殖户在换水和收鱼时,各自直接排入周边河沟,鱼塘用水也是直接从周边河沟抽取,进排水完全没分开,排水既污染了周边水体,又容易导致鱼病交叉感染。
事实上,早在2021年11月,广东省就出台行动方案,明确用3年时间,在广州、深圳(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9市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行动。
作为水产养殖大市,中山制定了《中山市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在2021年至2024年对全市约30万亩连片养殖池塘进行升级改造并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并于2022年将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工作纳入全市年度十项民生实事当中,通过构建技术支持、流程审批、资金扶持、督导检查、研判会商等“五项机制”,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落地见效。
在此基础上,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与农业农村局联合,通过建立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模式,进一步实施生态健康养殖与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水环境改善双赢。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也被列入《中山市环保共性产业园规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
“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态净化池”,这是稻香围养殖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三池两坝”工艺流程,从鱼塘里流出来的水产养殖尾水经一轮“净化”,又可以“重新回炉”流回鱼塘“再利用”。
稻香围连片养殖区总面积约2000亩,以养殖四大家鱼、脆肉罗非鱼、对虾为主。“结合稻香围片区鱼塘基本集中连片、面积够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采用‘共性产业园’模式对该片鱼塘进行升级改造。”高武龙介绍,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中山决定率先在稻香围开展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建设,这也是中山市首个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治理‘农业绿岛’环保共性产业园项目,首期尾水治理项目覆盖其中的684亩池塘,以破解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问题,同时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该项目以池塘升级改造为切口,实施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治理,去年7月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
高武龙介绍,项目通过对鱼塘改造方案、给排水系统设计、尾水治理设施设计整体规划、集中设计,建成两套尾水集中治理设施,布设通达每口鱼塘的尾水收集管网,实现片区鱼塘尾水集中收集、集中治污、达标排放,并实现了鱼塘进排水完全分开,既减少了水产养殖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升了周边水环境质量,又避免了鱼病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为激发镇街工作积极性,中山在市级层面已建立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奖补资金,对项目实施实行退坡奖补政策。按照“政府扶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养殖户自筹一点”的原则,市财政头部年到第三年分别按投入成本的40%、30%和25%进行补贴,其余部分由治理主体通过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以这种标准型的鱼塘为例,减去补助的部分,每亩所需的治理费用在2600元-4000元,后续维护费用大概只占鱼塘租金5%-10%,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高武龙说。
“项目对周边水环境带来的改善较为明显,项目建成调试经稳定运行两个月后,我们对周边水体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表明项目对养殖尾水污染物去除效率非常高,主要污染物去除率80%以上,总氮去除率高达95%。”高武龙表示,养殖尾水经过净化处理再排出,对周边水体有稀释净化的作用,周边水质目前已可以达到5类水标准。
“经过改造,池塘有效养殖水深从0.8米至1.5米,扩展至水深2.5米以上,亩产量从原来的2000公斤左右,提升到现在的3500公斤左右。”梁逸文表示,改造后池塘的亩产量增加了,而且园区内养殖户都普遍反映,尾水治理项目建成后,蕞直观感受就是水质变好了,养出来的鱼没了泥腥味,肉质也更加紧实,经过市场机构检测,鱼肉的脂肪比等各项指标都表现良好,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环保共性产业园集中治污的实践,让稻香园成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水环境改善双赢。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