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聚焦」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紧抓“3+7”产业园区建设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惠州文脉·聚焦」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紧抓“3+7”产业园区建设
「惠州文脉·聚焦」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紧抓“3+7”产业园区建设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8月5日版面图
7月22日,惠州市统计局公布2022年上半年惠州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为2407.1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排名全省头部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建安投资三项经济指标增速同样位居全省头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今年惠州经济依旧保持“稳中向前”发展趋势,并逐渐跃升广东省经济发展“火车头”行列。
近年来,惠州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延链补链强链,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站上“万亿工业强市”新台阶,跑出高质量跨越发展“加速度”。
日前,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惠州将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交流,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激发惠州的发展潜力与后劲,努力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今年上半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8.3亿元
走进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中韩(惠州)产业园(以下简称“中韩产业园”),“灰白蓝”色的现代厂房、通透式的绿篱围墙、宽敞笔直的大道……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国际园区映入眼帘。
今年4月29日,位于中韩产业园的惠州亿纬动力(以下简称“亿纬动力”)xHEV电池系统项目正式吹响投产号角。亿纬动力总裁杨俊介绍,该项目由亿纬锂能投资21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年产值超52亿元,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车用12V、48V电池系统等。“预计2023年实现满产运营,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动力电池智能智造工厂,投产后可直接带动就业1400人”。
“一直以来,中韩产业园以‘招大引优、提升韩味、延链强链补链’为目标,完善惠州仲恺高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产业链条。”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力说,目前,惠州正在致力于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2”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1”是生命健康产业),亿纬动力的投产也为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作为惠州“3+7”产业园区的重要部分,中韩(惠州)产业园各片区累计引进项目174宗,计划总投资约1866.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3480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产业园各片区新引进项目16宗,计划投资额约230.7亿元,新增供地项目9宗、动工项目14宗、竣工或投(试)产项目4宗。
从发展版图看,惠州倾力打造“3+7”工业园区中的两大国家级园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都坐落于潼湖生态智慧区。今年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特色平台建设,协同提升全面扩大开放水平。
记者了解到,潼湖生态智慧区构建了“生态为核、西扩南延、多园联动”的空间格局,为了推动其发展,惠州出台了《关于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将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为惠州市深度融深融湾的重点载体及合作平台。
截至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引进项目超过130宗,计划总投资额约113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超过2500亿元,税收约90亿元。其中,已供地产业项目94宗,82宗项目已全面动工。预计“十四五”期末,智慧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2035年超过4000亿元。
透过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在“双区”建设和都市圈机遇下,惠州围绕产业互补、平台共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也初显成效,惠州正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创业热土。
去年,惠州新投产项目共108宗、预计年产值1889亿元。今年3月份,《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公布,在今年广东省重点建设的691个产业项目中,惠州产业项目数多达100个,在珠三角排名第二,仅次于有104个产业项目的佛山。
据统计,近五年来,惠州新引进投资超50亿元的引领性产业项目42宗,投资总额2100亿元以上。中海壳牌二期、TCL模组及整机项目建成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广东太平岭核电厂、恒力(惠州)PTA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世界500强企业聚“惠”势头迅猛,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
据惠州市发改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19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8.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6.7%,同比去年高0.9个百分点。
“我们重点加强项目建设调度,着力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惠州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新建项目尽快开工,确保在建、续建项目加快进度。
2021年,惠州GDP直逼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继广深佛莞之后广东又一个“万亿工业大市”;今年一季度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惠州有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今年上半年,惠州GDP为2407.19亿元,增速全省头部……回看近十年,不难发现惠州的发展势头之迅猛:2012年惠州的GDP为2368亿元,2021年上升到4977.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从1208.7亿元增长到了2972.4亿;研发经费支出从占GDP的2%提高到3.1%……
当前,惠州正全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强市,预计2026年工业总产值达1.6万亿元,工业投资五年逾6500亿元,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两大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头部方阵前列,跻身世界一流。
电子信息项目抢滩,集群效应初现 东江科技园供图
这一路走来,惠州发展步伐稳健,引人注目。
走进位于仲恺高新区的中集智谷,中集产城惠州城市公司总经理马文革便将整个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向记者讲述:“这里80%的企业来自于深圳,20%来自于东莞,100%属于规上企业,70%属于国家高新科技企业,另有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计划上市企业。在招商过程中,惠州各级政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处理效率非常高。一年半时间,园区已经招满54家企业,整体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约45亿元,税收可达1.5亿元。”
“我们的项目今年2月25日正式签约,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50多天,无论是签约、拿地、办施工证等环节,速度都非常快,充分体现了惠州各级政府对于企业的服务意识非常强。”惠州市金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义松说。广东德赛矽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春平表示:“惠州产业集群效应和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良,我们非常有信心。”
这仅是项目落地惠州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年来,惠州一直大力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倾斜,各县区也是摩拳擦掌,全力欢迎项目前来投资。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主战场”的仲恺高新区,政府组建的10个专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石化产业“主阵地”的大亚湾区,率先实施“白名单管理”,保障企业惠深员工通勤需求,根据疫情形势及时调整货运通行防控政策,保障企业生产物资供给、产品顺利出口;博罗县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想方设法加强要素保障,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龙门县将72家规上企业和5家生活物资保障企业纳入重点防控名单,保障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除此之外,惠州还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1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稳增长工作专班,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精准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防控、用工、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各环节问题,集中力量帮扶推动重点产业链核心环节企业稳定生产,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
当下,在“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下,惠州正努力将自身的潜力和后劲激发出来,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更加幸福的国内一流城市,努力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日前,刘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惠州将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3+7”工业园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紧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上半年亮眼的数据表明,惠州坚持大抓工业发展的路子是对的,可以兼顾短期现实增长与长期增长能力,真正把潜力和后劲激发出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惠州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表示,惠州以工业立市,经济发展布局的重心在工业,工业的布局又集中在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
“在湾区东岸‘产学研用’区域分工中,目前惠州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和‘用’上。”黄忠平表示,惠州应该集中将资源做长板,把70%以上用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把科技、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协同投入制造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
惠州是珠江东岸增量发展动力源地区,陆地面积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城市总和,开发强度低,且毗邻广深港,属湾区沿海城市,项目溢出资源多、内外循环需求大,加上良好的产业配套,这些构成惠州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竞争力之所在。在黄忠平看来,制造环节的土地消耗相对较高,大片的生产、仓储车间要求空间朝“横向”发展,惠州在融深融湾中与重要城市存在天然的产业分工、互补互利关系,可以承担更多制造基地功能,依靠规模经济、成本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他建议,惠州在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上,关键要用好共享、匹配和学习的集中集约效应。比方“八通一平”、环保设施、技术服务、生活配套的成本都能得到分摊;上下游企业聚在一起,不单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有助细化产业内分工、深化产业链合作,促进知识的生产、扩散与积累,强化园区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惠州经济增长的活力强劲,增长后劲很足,增长的势头迅猛。”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表示,“3+7”产业园的建设是惠州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的重要平台,是惠州在推动“双区”建设中更有担当、更有作为的重要体现。他认为,依托“3+7”产业园,惠州可以蕞大限度整合资源,实现土地集中整合、产业集中入驻、配套集中建设、服务集中供给、效益集中呈现,有利于充分发挥惠州在土地禀赋、生态资源、地理区位、经营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从城市产业发展进程看,梁乃锋建议,在招商引资上,惠州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自身优势,仔细研究深莞产业转移的路径和趋势,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坚持错位发展,在产业细分和定位上形成差异化;发挥惠州在资源、空间和产业基础上的比较优势,优化招商结构,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加大产业链中下游一体化制造、集成制造和智能制造类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如超高清显示、智能终端、智慧能源产业下游企业,带动本地产业链上游配套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促进壮大主导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8月3日,“惠民乐购”第二期增设500万元文旅体专项消费券促销活动开启报名,市民可领取使用超值消费券,用于惠州文旅体行业消费。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惠州有东湖旅店等5处文物点入选。至此,惠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45处。
8月1日上午,由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惠州慈云图书馆承办的2022年“书式”阅读夏令营开营,该夏令营通过读、写、行等沉浸式体验激励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阅读兴趣。
暑假期间,惠州全市462所学校1000余个体育场地正有序对外开放。(林海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