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加快构建全球科创高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东莞松山湖加快构建全球科创高地
松山湖在中子源路沿线布局大科学装置。黄政正 摄
5年投入20亿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1万名,到2022年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12月6日,在建园20周年之际,东莞松山湖召开“改革、创新、再出发”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不仅重磅发布系列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更正式对外披露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在新赶考路上以实干实绩改革、创新、再出发。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东莞正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新起点,松山湖也迎来了建园20周年,全面开启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新征程。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此次新闻发布会以“改革、创新、再出发”为主题,揭示了松山湖将在新征程上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和创新大潮的坚定决心。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战略部署,为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发展制定纲领图、激发新动能,松山湖正式发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并推出人才、产业等一揽子利好政策,以进一步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在松山湖集聚发展,加快将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回顾松山湖20年发展历程,松山湖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介绍,松山湖当前已初步形成一流大科学设施、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去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与光明科学城一起成为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了从一片“荔枝林”到一座“科学城”的质的飞跃,掀开了改革、创新、再出发的崭新篇章。
此次发布的《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指导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行动纲领,将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有力支撑。总体规划明确,松山湖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规划范围包括松山湖高新区大部分区域,以及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部分区域,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0.5平方公里(含水域);协调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提出了松山湖科学城2021年到2035年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并部署了五大实施策略。其中明确,松山湖科学城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努力建成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根据规划,到2022年,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开工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和标志性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到2025年,科技实力、营商环境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研能力快速提升;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欧阳南江说,松山湖科学城坚持以“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全链条为“四梁”,以重大科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品质城市配套、一流创新环境为“八柱”,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投入20亿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演绎,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成为松山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此次发布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21年起5年投入20亿元,着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松山湖的系列产业政策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层级向高端迈进,为松山湖构建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其中重点支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七大产业集群。
“松山湖产业政策体系包括1个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实施意见,以及落实总体实施意见的10个具体实施办法。其中,总体实施意见今天正式发布,10个具体实施办法正在进行修改完善。”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黄镜铨重点对产业政策体系特点进行说明。
在财政资金、用地用房、政务服务等方面,重点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个支柱产业,生物、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3个重点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3个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扶持新概念材料、量子通信、类脑智能、未来通讯(6G)等高精尖前沿未来产业领域项目发展。
对提前将产能转移至松山湖的项目、新引进获得相关资格企业及其他企业,根据企业上年度缴纳工商税收入库额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产值(或营业收入)规模以及近两年复合增长率,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营贡献奖励;对产值(或营业收入)首次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根据产业类别分层次给予奖励。
此外,突出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系统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撑政策体系,从项目引进、企业培育、空间拓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对招商合作单位、楼宇运营主体、社会组织机构等社会力量给予政策支持;突出功能区协同发展扶持,对入驻松山湖特色楼宇的企业在松山湖功能区租赁自用生产厂房的,按照租赁松山湖楼宇每平方米综合贡献给予租金补贴。
立足创新发展需求推出系列人才政策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东莞站上“双万”城市新起点,作为创新引擎的松山湖对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快人才集聚,打造人才高地,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松山湖发布《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人才优先发展 打造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
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乐瑜认为,实施意见立足园区创新发展需求,围绕科学城建设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目标,推出系列人才政策。其中明确,从2021年起到2025年,5年计划引进市级及以上人才5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1万名。
为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的引才优势,鼓励用人单位走在引才头部线,实施意见结合用人单位特点及引才需求实际,给予个性化的引才支持和激励,提升用人单位人才吸引力。针对人才安居需求,结合松山湖功能区“一园九镇”统筹发展格局,扩大人才房统筹供给方式和来源,灵活解决人才居住需求。
除了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实施意见还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强化了本地人才的培养。从支持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实训基地等方面加强对人才培养载体的建设;此外还特别对博士后这类重点人才给予支持,鼓励博士后人才在松山湖长期发展。
为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激励优秀项目成长壮大并扎根松山湖,改变以往无偿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的模式,实施意见明确以投代补,通过设立天使基金,扶持引进符合松山湖主导产业方向的种子期、初创期人才项目。
为提升人才服务,优化人才生态,实施意见一方面从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入手,鼓励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人才引进、评价、服务,延伸政府人才工作和服务触角。另一方面,以松山湖人才港建设为抓手,打造人才服务的高品质、一站式窗口,并通过扩大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优化配套建设,打造健康的人才生态。
黄乐瑜说,除实施意见外,目前《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新引进人才综合补贴管理规定》已印发,港澳人才政策已审定,将于近期正式印发。
撰文:韦基礼 郑国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