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东莞现代化产业园发展?政协委员冯敏治带来这个提案
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制造业的平台载体,进一步提质增效将有力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今年东莞两会期间,东莞市政协常委、市新阶联会长、广东睿莞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敏治就带来了《关于推动我市现代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并提出东莞应就如何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作出更清晰的指引,探索符合东莞实际的实施模式。
冯敏治表示,2023年初,东莞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市工作部署,突出以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大力整备连片产业用地,出台了东莞现代化产业园区政策,提出未来五年将全力打造60+6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作为镇街未来五年拓空间硬任务。
他认为,这体现东莞坚持打造制造业立市,提升产业空间利用推动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东莞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调。此举将有效遏制东莞长期以来产业园区遍地开花、散乱发展的情况,有利于全市范围内整体逐步提升产业空间利用及产出。
冯敏治还称,目前东莞为全市现代化产业园土地整备给出非常好的方向及工具,已推动各镇街土地整备工作。结合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相信完全可以整备出土地空间以作东莞产业发展使用,引进、培育更优质的产业项目落地以推动东莞新一轮经济增长,完全符合东莞高质量发展目标。
会议对优秀(表扬)提案进行表彰,冯敏治(左八)上台领奖。
在产业空间整备升级后,针对建设后依旧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园区,冯敏治认为,市相关部门应就如何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作出更清晰的指引。因此,如何打造东莞现代化产业园区这个课题应该提上议程,探索符合东莞实际的实施模式。
对此,冯敏治建议,要精准定位现代化产业园区业态、兼顾产业引进和本土培育并存的立体产业体系、探索引进综合服务商形式全过程服务现代化产业园区中三分之一由村集体改造部分的园区、针对不同园区产业特性制定或争取倾斜性政策,同时还需要政府坚守现代化产业园战略,促进东莞产业空间有序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需要精准定位现代化产业园区业态。根据东莞市的实际情况,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要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布局上,应该以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原则,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圈;其次在空间发展上明确用地方案,制定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用房安置区、生活配套、路网衔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用地方案,实现招留一体;蕞后是做好运营管理蓝图,明确开发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来源、考核机制等关键环节。镇街政府需做好统筹管理,可引入优质的市场主体协助政府制定发展蓝图、推进土地整备,充分调动市场的主观能动性,蕞终形成规划、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等全流程环节的可落地方案。
二是需要兼顾产业引进和本土培育并存的立体产业体系。在引进相应产业的同时,东莞本市也存在较多处于创业初期、体量不大的企业项目,建议在现代化产业园区内可规划小区域让符合东莞产业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进驻,以更好地培育本土企业,形成立体的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探索引进综合服务商形式全过程服务现代化产业园区中三分之一由村集体改造部分的园区。根据市场调研,大部分村集体有提容增效的诉求,但村集体专业技术能力薄弱,建设经验欠缺,依靠自身能力及经验难以作出合理清晰的产业园区规划和定位,缺乏招商及运营能力等问题。目前,东莞寮步横坑、厚街溪头村结合城市更新前期服务形式为村“工改工”引进服务商,这是很好的尝试。建议市相关部门总结相关经验,积极推广横坑万荣工改工及厚街溪头传统产业项目的模式,在东莞范围内制定相关指引,协调推进现代化产业园区。
四是建议针对不同园区产业特性制定或争取倾斜性政策。不同园区的产业特性各异,单一的政策难以满足各个园区的需求。因此,针对不同园区产业特性制定或争取倾斜性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推动产业精准发展。同时,也应该要充分考虑园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特性、产业基础等因素,真正形成东莞现代化产业园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五是需要政府坚守现代化产业园战略,促进东莞产业空间有序发展。东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必须要改变,我们需要真正从一个农业县转变成为工业城市,那就需要政府有序规划、逐步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今天的现状,但在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也刻不容缓。因此,从长远来看,东莞以往的散乱式发展方式必须改变,逐步调整城市发展进程,迎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黄慧萍 受访者供图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两会报道组 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