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东莞将开展全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

admin6个月前 (09-27)东莞产业信息20

  16日上午,全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动员会召开。会上,水乡管委会、凤岗镇作了交流发言,并举行了市镇联合招商基地授牌仪式。同时还印发了《东莞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切实为投资松绑,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入新的高潮,东莞将实施全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从招商资源统筹、产业链精准招商等8个方面进行攻坚,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金额达2000 亿元以上,实际投资金额达 1000 亿元以上。

  会议提出,要聚焦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打好百日攻坚战,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新目标新使命,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会议透露,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今年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0.3亿元,同比增长0.5%,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了正增长,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6.8和4.6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7、珠三角排名第5。

  会议表示,当前东莞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区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没有改变,“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东莞的投资吸引力依然很强,依然是众多海内外企业投资发展的重要目的地。从外部看,主动来莞投资洽谈的项目依然很多。今年以来,市招商引资部门已先后对接洽谈了约90个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超过1700亿元。从内部看,不少本土企业正在逆势扩张。目前,全市有增资扩产需求的企业项目达561个,投资金额共1252亿元。

  会议同时表示,要充分认识后疫情时代招商引资竞争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各地纷纷在拼政策、拼服务、拼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优质企业落户。从我市情况看,今年上半年,虽然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超过560亿,逆势增长了24.3%,但协议投资额只有790多亿元,与年初定下的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白热化的区域竞争和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各项工作。

  会议提出,经市政府研究决定,7 月 15 日起至 12 月底,我市将在全市集中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要围绕招商资源统筹抓招商突破;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抓招商突破;围绕促签约包落地抓招商突破;围绕推动增资扩产抓招商突破;围绕高成长性企业联合体抓招商突破。

  总体目标:一是推动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二是推动国际商务 区高水平招商引资;三是实现市镇联合招商基地全覆盖;四是全年引进内外资协议(合同)投资 2000 亿元,实际投资 1000 亿元。

  1.项目落地:全年不少于 40 宗项目完成土地出让,力争突破 50 宗。

  2.CBD 招商:推动国际商务区高水平招商引资,聚焦金融、 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加快推动首开区意向入驻项目正式签约并落地建设。

  3.空间拓展:各园区、镇街统筹1-2 片 200 亩以上地块, 力争全市统筹 10000 亩产业用地,实现市镇联合招商基地全覆 盖。

  4.投资金额:力争全年引进内外资协议(合同)投资 2000亿元,实际投资 1000 亿元。

  会上,印发了《东莞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东莞将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全面实施八大攻坚行动,确保“投资松绑30条”的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精准引进一批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特大产业项目,掀起全市招商引资新热潮。

  《实施方案》透露,招商引资百日攻坚目标分3个阶段,首先是到8月底,全市协议投资金额达1200亿元,实际投资金额达700亿元,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是集中攻坚100天,到10月底,全市协议投资金额达1600亿元,实际投资金额达900亿元,累计认定市镇联合招商基地达8000亩。

  蕞后是再利用68天进行大冲刺,到12月底,全面推进各项攻坚行动,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金额达2000亿元以上,实际投资金额达1000亿元以上。推动70宗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实现协议投资金额250亿元以上,全市统筹市镇联合招商基地达10000亩。

  为完成上述目标,《实施方案》透露,东莞将实施包括招商资源统筹攻坚行动、产业链精准招商攻坚行动、重特大项目促签约攻坚行动、企业增资扩产攻坚行动、高成长性项目攻坚行动、重点产业项目包落地攻坚行动、重点片区招商攻坚行动、招商宣传推介攻坚行动在内的八大攻坚行动。

  如产业链精准招商攻坚行动中,东莞将着力开展“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精准招商。围绕五大领域十大产业,尤其是产业链关键头部企业以及高成长性企业,制定精准招商计划,采取“线上线下”与“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由市、镇领导率队对接100家以上目标企业,与重点目标企业建立日常联络关系。东莞今年将重点针对智能移动终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等进行招商。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31亿投资引爆东莞!一天摘牌4大产业地块

31亿投资引爆东莞!一天摘牌4大产业地块

  31亿投资引爆东莞!一天摘牌4大产业地块2024-08-06 13:07:34东莞一天之内成功出让4宗产业用地,总投资金额高达31亿元,引来了多家企业的关注和投资。这些项目涵盖了高端LED显示屏、金属新材料、数智化耳机制造以及智能家电等多个领域,预计将为东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升级。   东莞再掀投资热潮!一天内成功出让了4宗产业用地,总面...

一图读懂东莞寮步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一图读懂东莞寮步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记者9月4日获悉,东莞市寮步镇近日出台《寮步镇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广泛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积极性,加快招引优质企业落户寮步,同时全力统筹拓展全镇低成本空间,推动寮步镇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实现寮步经济高质量发展。   《奖励办法》包括企业引荐人奖励和低成本空间优惠两大方面。据悉,镇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寮步镇重点招商引资...

东莞凤岗力争2024年完成固投128亿元以上

东莞凤岗力争2024年完成固投128亿元以上

  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桂平 通讯员 凤岗宣)2月28日,东莞市凤岗镇召开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力争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以上、增长2.3%以上。   凤岗镇召开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会议。通讯员供图   会议通报2023年全镇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传达了东莞市大招商2.0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并提出2024...

东莞南城CBD或列入广东省重点项目获财政支持

东莞南城CBD或列入广东省重点项目获财政支持

  昨日(2月15日),副省长林木声一行继续就东莞城市化管理和国土管理工作进行调研。林木声表示,将支持我市南城国际商务区纳入省重点项目,由省政府在土地指标、招商引资方面给予支持。市领导徐建华、袁宝成、姚康、贺宇热情接待了林木声一行。   130多家高科技企业进驻高盛科技园   昨日,林木声一行前往南城高盛科技园参观旧厂房改造项目,了解该园区管理模式、...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政务公开文件库政策法规库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 : 2019-12-22 00:19:22   0 OO == StranLink_Obj) continue; if (OO.title != && OO.title != null) OO.title = S...

东莞广西桂平商会紧跟时代潮流为东莞发展贡献力量资讯

东莞广西桂平商会紧跟时代潮流为东莞发展贡献力量资讯

  1/5/2023, 7:36:46 PM   东莞广西桂平商会紧跟时代潮流为东莞发展贡献力量   东莞广西桂平商会紧跟时代潮流为东莞发展贡献力量 资讯   东莞广西桂平商会紧跟时代潮流为东莞发展贡献力量 资讯 简介   东莞广西桂平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地参与桂平本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交流分享招商引资工作经验

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交流分享招商引资工作经验

  7月12日下午,东莞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总指挥部基地招商专班组织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招商引资工作交流分享会,认真总结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积极谋划下半年招商引资重点方向,进一步推动产业基地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总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场指挥部和金控集团、东实集团等市属国企参加了本次分享会。   基地...

东莞水乡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长三角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招商引资再加速

东莞水乡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长三角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招商引资再加速

  近期东莞招商引资动作频频、好事连连,紧接投资东莞(上海)交流会之后,5月19日上午,东莞水乡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长三角招商推介会在苏州市成功举办。   水乡党工委书记、洪梅镇党委书记赖健伟,水乡管委会、水乡功能区五镇相关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等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