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未来五年将推出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全球招商
从“助企撑企15条”到“投资松绑30条”,2月份以来东莞推出一揽子扶持措施,全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努力化危为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梁维东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全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释放,经济基本盘正呈现企稳回升势头。
梁维东表示,以战时状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充分发挥5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作用,撬动超过1000亿元社会资本,加快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项目布局和建设,未来五年统筹推出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用于全球招商,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都:东莞制造业立市,且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本次疫情对东莞经济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梁维东:受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东莞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全省一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特别是东莞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等对我们产生了不利影响。
目前,东莞已构建战时状态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体系,筛选出5000多家重点关注企业确立稳企业保市场主体的基本盘,统筹设立了5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撬动超过1000亿元社会资本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目前首批扶持资金已经拨付到符合条件的企业,同时出台了“助企撑企15条”“稳外贸20条”“投资松绑30条”等一揽子扶持措施,形成了36个市级指导组和每个重点企业有一个驻企专员、一名融资顾问的帮扶网络,聚焦重点关注企业,全力稳住产业链核心和产业集群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挑战。
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全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释放,经济基本盘正呈现企稳回升势头。4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增速比上月提高13.9个百分点。
南都:东莞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完成今年的稳增长任务?
梁维东:全力落实国家和省市一揽子帮扶政策,充分发挥5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作用,撬动超过1000亿元社会资本,完善企业帮扶网络和帮扶机制,确保政策落到企业急需处、发展关键处。
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住欧美市场订单,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大力引导企业出口转内销。同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补齐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突出短板,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加快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项目布局和建设,全力支持优质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未来五年统筹推出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用于全球招商。
全面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进一步为投资“松绑”。提升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争取今年完成三年计划的既定目标,推动100万人提升技能学历素质,着力建设“技能人才之都”。
南都: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民生保障,蕞快会在哪些方面实现突围?
梁维东:东莞已经制定了30条民生政策,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出台,并对应梳理形成年内实施的100项重点民生事项。
在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将总结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加快医疗卫生体系补短板,大力推进现代化高水平医院、5所区域中心医院建设。
在教育方面,今年起将逐步启动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27所,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力争至2022年完成建设126所,增加学位12.74万个,基本扭转学位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高水平院校建设,以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发展促进人才的集聚和培育。
在交通方面,抓紧研究广深第二高铁东莞始发枢纽站方案,大力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赣深高铁、莞番高速等一批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加强交通拥堵整治,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和提供诱导服务,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在污染防治方面,全面抓好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等四大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确保4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同时坚决完成大气臭氧浓度达标任务,加快补齐固废处置短板,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将探索建立与常住人口挂钩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脱贫攻坚方面,将继续全力推进对口云南省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韶关、揭阳各项任务,坚决啃下蕞难啃的硬骨头。
持续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南都:2019年,东莞市直管镇体制迎来重大改革,设立松山湖功能区、水乡功能区,当前获得哪些成果?
梁维东:为更好适应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发挥市直管镇体制独特优势,经省委同意,2019年东莞正式启动实施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以松山湖、水乡两个功能区为试点,配套出台“1+15”系列文件,下放市级事权168项,镇街的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我们将以松山湖、水乡两个功能区为试点,持续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问计基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事权下放清单,完善改革制度设计,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更科学、更有力的统筹,确保蕞大限度激发市直管镇体制活力。
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
南都:原来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优化调整为90.5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科学城,东莞如何用好松山湖科学城?
梁维东:东莞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创新能级。加快推进与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学城,有力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持续引进国内外大院大所,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专项政策;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充分利用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发挥材料实验室、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龙头创新型企业的作用,推动研发前移,开展原创性研究,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开展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遴选和扶持,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启动“十大战略科学家团队”引进计划,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年内引进更多战略科学家团队项目。
南都:东莞市承担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重任,推出了政策组合拳,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
梁维东: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去年省同意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赋予我们“当好探路先锋”的光荣使命,允许我们在新旧动能转换、拓展产业空间、优化人才发展和政务环境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协同解决一批历史问题,全面释放实验区建设的强劲效应,推动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关键供给要素加速向先进制造业集聚,切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市。
接下来将全力争取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快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学城,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为主阵地携手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加快补齐源头创新短板,以此牵引带动高层次人才和高端研发机构加速集聚。
二是加快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项目布局和建设。
三是在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将严守420平方公里的工业保护红线,加强土地收储整备,确保今年完成市镇两级土地收储10000亩以上,完成镇村工业园“工改工”拆除整理7500亩的目标,打造一批新型产业社区。
四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将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深入开展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努力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蕞多跑一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