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制造这座“千面之城”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在东莞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围绕贯彻落实二十大关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制造业”成了东莞各级各界的高频词。
在东莞,每个镇街(园区)都有自己的制造业重点产业和龙头项目,如松山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虎门的服装产业、南城的金融产业、长安的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产业、大朗的毛纺织产业……随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很多制造业重镇实现了二次飞跃,在不断迭代发展中形成各自的特色,塑造了东莞这座“千面之城”。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作为东莞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的中坚力量,东莞的镇街(园区)又将如何突出“龙头项目+专精特新”,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松山湖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定位,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科技赋能,持续优化松山湖产业生态,全力确保产业链的安全稳定,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支撑、引领和带动全市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散裂中子源(图源 《东莞能造》)
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松山湖科技创新基础,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软件、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数字经济等产业,为园区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提升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大商、招优商策略,加快建设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三大平台,争取招引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投资项目和企业。通过盘活园区现有载体空间,落实“一载体一方案”,吸引一批具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以及研发型企业入驻。
松山湖产业集群 (图源 《东莞能造 》)
三是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研究制定本土企业倍增政策,加大对本土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力度,推动实现一批优质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虎门将继续厚植基础,增强动能,加快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加快构建全镇现状产业地图,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工改工”项目建设,继续统筹3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体厂房,引导现状零散工业用地的归并整合、连片改造,统筹社区改造工业园招商,为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投入240亿元推动虎门高铁站TOD综合开发,并将TOD核心区打造成为集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时尚发布、商务会展、商贸流通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以陈村、黄村片区为试点,启动整村片区统筹工作,加快南栅、居岐、北栅、小捷滘、富马等片区整村统筹的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连片城市更新项目,全力拓展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
实施虎门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引进奖励政策,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基础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来虎、留虎发展。
优化人才综合配套政策,提高虎门服装企业的管理、设计研发、营销等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强化产业人才支撑,提升产业品质魅力,巩固产业基础实力,推动虎门服装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
虎门服装产业(图源 《东莞能造》)
构建“三区两带一核”产城格局,做强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服装服饰、电子信息、信息传输线缆等产业加快升级。
推动服装服饰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实施名师、名牌、名企、名园“四名工程”,依托虎门高铁站TOD、大湾区国际时尚谷、大湾区衣流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携手中国纺联打造千亿产值的“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其中,大湾区国际时尚谷项目以以纯集团为龙头和引领,打造以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大湾区衣流时尚产业园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方向,致力打造以小单快返为特点的服装服饰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南城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产业优势,不断开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为建设成为东莞“首善之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促发展。出台稳经济促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预计3年共安排资金1亿元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深化科技创新发展,加大对工业、科技业、软件信息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实施“倍增计划”。
二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分级培育、整体推进、动态管理的方式,全面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巩固壮大南城实体经济根基。
三是奋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通过营氛围、搭平台、建载体、聚人才等“四大举措”,鼓励企业聚焦重大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实现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提速南城创新强镇建设。
四是大力建设软信集聚强核心。发挥东莞天安数码城、南信产业国际两个“市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东莞南城总部基地夜景(张顺祥 摄)
五是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拓空间。促成南信产业国际二期、亚创智慧新城、信鸿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加快东莞天安数码城G区和H区、凯达科技设计中心、东莞联科国际信息产业科研中心(二期)建设,为南城未来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低成本空间。
六是持续培育上市后备潜力军。联合专业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精准走访,深入挖掘具有上市后备条件或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南城已有东莞上市后备企业20家,新晋全市第十六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的5家企业中,过半已锁定科创板或北交所为上市板块目标。
长安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工作思路,深入对接“双区”建设,进一步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中心、创新人才高地、产城融合典范、生态魅力之城、和谐善治标竿。
一是继续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以vivo全球总部、OPPO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为龙头,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形成更加强劲有力的产业战略支点。
“小天才”生产车间( 图源 《东莞能造 》 )
二是全力做精五金模具产业,培育五金模具“链主”企业,推动五金模具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引导优质配套企业进入特色产业供应链,把长安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五金模具生产销售集散基地。
三是加快培育智能视觉、新能源汽车配件、电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金字塔,加快推动长安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长安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重要支点,在东莞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大朗镇坚持“制造业立镇”不动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毛织产业竞争力、承载力、吸引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贡献应有力量。
一是积极承接松山湖科学城先进产业辐射。全力推进松山湖大朗象山标准化产业片区土地整备,抢抓科学城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产业辐射,强化与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联通联动,推动更多创新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
二是全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坚持拓空间“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华灏机电、华润电力等重点项目以及首批7个“工改工”项目落地建设,“一地一策”盘活储备更多存量土地,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变“项目等空间”为“空间等项目”。
三是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大朗毛织”区域品牌建设,实施“五大行动”引领毛织产业向高端化、时尚化转型,打造东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做大做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大朗毛织产业( 图源 《东莞能造 》 )
四是培育壮大优质科创企业。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梯队式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对企跟踪服务,推动更多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六淳科技等优质科创企业上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引进培育数字化产业发展。
五是优化引才聚才综合环境。实施“人才强镇”战略,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三限房建设,发挥大科学装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平台优势,蕞大限度吸引人才落户。聚焦干部队伍“一条主线”,持续提升末端执行力。
产业“立新柱”、发展“拓空间”、
创新提能级、产城人共荣等工作重点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