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东莞:科创新天地时代新篇章
人们知道散裂中子源在东莞,却未必知道十几年前东莞排除万难,引进散裂中子源的故事;
人们知道大湾区大学选址东莞,却未必知道为了抢来这所研究型大学,东莞付出了多少努力;
人们知道东莞GDP初步预计突破万亿大关,却未必知道为了这个心心念念的数字,代代东莞人流了多少汗水……
踏上人口过千万、GDP预计过万亿元的“双万”新起点,东莞这艘制造业巨轮,将驶向何方?
续写百年梦想,挥就宏伟蓝图,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发出对这个时代的回应: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就此拉开序幕。
东莞的“双万”新突破,是“抢”来的、“争”来的、“拼”来的。
中美经贸摩擦深入演变,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持续承压,两次本土疫情突如其来,千万人口让城市治理压力飙升……挑战一个比一个棘手,但东莞的发展势头从未减缓。
东莞在久经磨难中悟透了一个道理:打铁必须自身硬!
回顾东莞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求索史。1984年第五次党代会,东莞提出“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1994年第九次党代会,东莞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工厂开始转型升级;如今,东莞提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掀起制造业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创新的基因,早已融入东莞这座城市的血脉。
松山湖科学城入选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寄望东莞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东莞重任在肩,必须突破自我、再攀新高。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作为城市特色,展现着弄潮涛头、引领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东莞R&D占比提升至3.54%,排名全国第七;国家高企预计达7387家,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二;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全国地级市第三。
这是一批催人奋进的现象:70多岁的彭晓南教授从大学退休后,举家来到松山湖创业;孵化了大疆的李泽湘教授,带着一批学生来到东莞,创业孵化成功率高达80%,全球罕见;研究员柯海波放弃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来到东莞做科研,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今天的东莞,有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梦想,更有追梦圆梦的底气和实力。
“双万”只是节点,征途仍在前方。
展望未来5年,东莞描绘出“双实现”的美好蓝图——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一项项数据,擂响战鼓——未来5年,努力实现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R&D占比达到3.7%,城市综合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湾区标准。
一个个“高地”,令人神往——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先进制造新高地、人才集聚新高地、体制机制新高地、综合环境新高地、和谐善治新高地、民生幸福新高地。
全国规上工业第二大市,吹响“科技革命”的新号角——
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全国第二,超过深圳和广州,仅次于苏州。东莞是窥探中国制造业发展转型的一面镜子。未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产业发展“五大工程”,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市,释放体制机制改革活力,东莞将用新思维、新探索、新实践,为中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经验。
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翻开人城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幸福是什么?东莞给出了答案: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每个人都能在东莞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精彩!
试想一下五年后东莞人的生活:在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工作,在行业顶尖的高校院所做科研,在大湾区一流的学校和医院读书疗养,在风光旖旎的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科学家……东莞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湾区潮涌,浩浩汤汤;东江奔腾,不舍昼夜。
“双万”东莞以梦为马,翱翔在大湾区的碧海蓝天!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