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松山湖科学城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船行水上,一阙琵琶吟,松湖烟雨如诗画卷徐徐展开,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的成果惊艳亮相。
这是对松山湖建园21年来始终坚守“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发展理念的蕞新见证,也是对大国重器建设者们的一次集体致敬。
11月20日,“时代风尚”——中国文艺志愿者致敬大国重器特别节目盛大播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如画风景让人沉醉,科研人员的拳拳爱国之心让人动容,科创之光闪耀更多未来希望。
致敬的背后是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契机,打造科创制造强市,迈向“双万”新征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次特别节目,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大国重器建设者们和科创成果多次亮相,贡献多个经典瞬间。
“回国自己做!”节目中,主持人在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他如是表述。从立项到建成,历经10余年时间,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在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建成。
铿锵声音中一位大国院士的拳拳爱国之心展现无遗。同时,节目中多个机器人企业以特殊的方式亮相在全国观众面前。
“热舞”机器人,舞蹈背后有“指挥”。特别节目演出中,在《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激越歌声中,10台造型炫酷的机器人精彩“舞蹈”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本末科技是国内首个轮足型机器人,着重于轮足式机器人整机和直驱型创新动力模组解决方案。
水上琵琶声,船是无人艇。船行水上,琵琶声中,文艺志愿者方锦龙带领亿万观众,在明媚流畅的旋律中饱览松山湖绿树环绕、碧水荡漾的自然美景。
方锦龙所乘坐的船只来自松山湖企业小豚智能自主研发的无人艇。该公司多项产品及技术在环保、船舶、测绘、应急、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方锦龙的琵琶演奏还走进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及李群自动化车间,于节目中再现了数控雕刻的精湛技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场演出也展现一个行业的集聚发展。目前,松山湖园区已聚集了400多家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企业,产业生态链条呈现出以机器人制造为核心的集聚发展态势。
近日,记者采访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材料科学博士、副研究员陈自强。他参加了《男儿当自强》的合唱。
“当前,空间材料团队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推进月壤玻璃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相关论文在投稿当中,希望能尽快发表见刊。”陈自强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研究揭示了嫦娥五号月壤的稳定性及其抗风化机制,并以此为契机,希望研发面向空间应用的新型轻质高强合金材料,支持国家空间探索。
作为广东省首批四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自2018年4月揭牌成立以来,实验室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为搭建全链条创新链条布局了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共四大核心板块,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
截至2022年10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分4批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了30个创新样板工厂优质项目,项目团队发起成立产业化公司超40家,注册资本逾3亿元,实现融资、销售合同均突破3亿元。
大科学装置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攻克前沿科学问题的利器。中国散裂中子源是首个落地珠三角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于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运行4年来已取得一大批重要科学成果。
截至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拥有超过3900人注册用户,完成课题800余项,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在松山湖科学城还将有先进阿秒激光、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更多重点科研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齐聚,加速构建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生态,让松山湖科学城“空气中散发着科学的味道”。
松山湖畔歌声扬,巍峨山下科创忙!在悠扬的旋律声中,大科学装置“扎堆”的松山湖科学城致敬新时代,致敬大国重器建设者,致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迈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东莞科创力量。
松山湖科学城是东莞迈向科创制造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东莞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消息传遍业界。这标志着多年来东莞从生产要素驱动城市发展向创新要素驱动发展转变,成为东莞城市发展逻辑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自此,制造业名城蜕变国家创新型城市,迈向以科技、知识、人才、体制、文化等创新要素驱动的根本性变革。
2022年8月29日,广东省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为东莞指明了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发展方向,并赋予东莞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的定位。
近年来,东莞通过科研平台支撑、创新成果转化、壮大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等多重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级,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
一组数据,彰显东莞近年来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2021年,东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34.45亿元,比2012年增加351.43亿元,增长4.2倍;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比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拥有32家新型研发机构、90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集聚发展,有设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77家,比2012年增加6256家,增长19.5倍,覆盖率52.4%;东莞培育出73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4家专精特新企业、110家“小巨人”企业……
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创新,从成果转化到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东莞基本完成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涌动,加速迈向科创制造强市,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
“时代风尚”——中国文艺志愿者致敬大国重器特别节目是东莞对于高层次人才的一次致敬,更是东莞立足科创制造强市的目标,筑巢引凤,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东莞尊才、爱才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
2017年来到东莞的东莞理工学院教师廖忠淼收看特别节目演出后表示,“整个节目氛围很热烈。感受蕞深的是蕞后一首歌《领航》的演唱,引起我的强烈共鸣。”
廖忠淼明显感觉到东莞科技创新的氛围越来越好,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很多同学会询问东莞的科技发展情况,东莞成为他们工作的一个重要选择城市。”
为给更多高端人才提供科研的广阔舞台,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出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出台“1+28”人才配套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发展前景、服务配套和人文关怀,覆盖了科技人才、特色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技能人才等不同群体,充分彰显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
新时代,新格局,新使命。在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下,东莞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战略定位,把握建设科创制造强市的机遇,坚持创新思维、产业思维、城市思维、人才思维、项目思维,在抓风口培育新动能上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新局面,奋力迈向全球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为大湾区建设贡献东莞力量。
▶ 燃!松山湖科学城今日全网“出圈”
▶ 松湖办事 这些人可申请社保费缓缴!包括灵活就业人员!
▶ 深度解读|当艺术遇到科学——“湾区智造”的融通密码
Hi,你“在看”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