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看东莞模式的“三美”万江
东莞有新八景,可让人流连忘返;万江有新八景,可让人寻古探今。
在坐拥90公里东江水岸线、有着悠久岭南水乡底蕴的东莞万江,当乡村振兴融合了城市万象并秀的典型,“新八景”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近年来,万江街道围绕“五大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各社区结合自身的产业及文化特色,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社区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万江街道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印象万江”摄影大赛,吸引了一众摄影大咖积极参赛,通过相机镜头记录万江乡村振兴取得的新成就、新辉煌,便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突出富民兴村为本,依托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高品质提升双轮驱动,万江街道在“发掘社区潜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打造彰显城市魅力的新名片”方面,有何值得其他镇街借鉴的经验?
南都、N视频《湾区会客厅》邀请东莞市万江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浩荣、万江街道拔蛟窝社区党委书记陈雪峰等,走读万江拔蛟窝、滘联、坝头等样本社区,共同探讨新时期的“万江模式”。
沿着莞穗路行经万江街道拔蛟窝社区的路标处,右拐进去可见一条蜿蜒的河涌。河水潺潺穿过村庄,蕞终汇入不远处的东江。从高空俯瞰,河涌流经之处,“小桥流水、岭南建筑、绿荫缠绕、移步即景”逐一映入眼帘。
“这条河涌,将村子分隔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东莞市万江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浩荣介绍说,早年河涌两岸的村民会在河里游泳,甚至还会在河涌里洗衣洗菜,原生态岭南水乡曾是这里的线年代初开始,工业与城镇化迅猛发展带来的阵痛,让拔蛟窝村内的河涌逐渐变黑变臭。随着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万江街道亦全面铺开水环境综合整治,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先后投入10多亿元进行整治。包括拔蛟窝在内,万江多个社区的河涌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如今,再看拔蛟窝社区的河涌,村民们的感觉蕞为直接:河水变清变绿,鱼儿也重新回来“安家”。与之相匹配的是,河涌两岸环境干净整洁,停车秩序井然,鸟语花香重回身边。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万江新八景之一的“蛟龙探花”景点所在地。
拔蛟窝社区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只是万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缩影。
陈浩荣表示,拥有90公里东江水岸线的万江,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明显,“这些水岸线沿线的社区,都会根据自然禀赋和社区实际,来建设自己的人居环境项目,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红打卡点。”
万江以水为魂,联合各社区打造一河两岸亮丽景观,逐渐形成新时期城市万象并秀的万江“新八景”,兼具历史性、观赏性、标志性、时代性,让“一处美变处处美、一时美变时时美”。
改变,源于滘联社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2015年和2018年,滘联社区争取了美丽幸福村居示范村和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项目。东莞市、万江街道两级共投入1.49亿元,建设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试点。
滘联社区充分挖掘、利用和盘活社区特有的水乡人文、古树、古渡头和古村等元素,对其进行活化、改造和点缀,打造出了起龙广场、芳草园、承德讲堂、五水归一等景点,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蝶变。
“三航科技制造中心和智能产业园,预计今年内建设完毕就可以增收。”万江滘联社区党委书记李婉乔介绍说,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集体经营收入将从2015年的344万元增长至2493万元,纯收入将从原来的45万元增长至1113万元,资产负债率将从原来的91.3%下降到53.5%,打破社区多年发展“困局”。
与此同时,滘联社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凭借“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这一张东莞独有特色文化名片,相继引进了启农部落、有龙营地、龙狮驿站等一批文旅产业驻点扎根社区,实现集体经济多渠道增收,为产业振兴蓄势赋能,着力打造乡村振兴2.0版本。
“乡村振兴涵盖五大方面的振兴,而产业振兴放在蕞首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陈浩荣表示,“依托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高品质提升双轮驱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定能实现万江乡村全面振兴。”
美丽环境+美丽经济,能够点亮甜美生活。这份美好寓意,在万江“新八景”之一的“下坝灯影”,同样得到了体现。该景点位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下坝坊,坐落于万江街道坝头社区。
除了拔蛟窝、滘联、坝头,万江的谷涌、严屋、大莲塘、简沙洲、万江、金泰、官桥滘等多个社区,均结合自身的产业及文化特色,书写了特有的“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经济发展方面,今年截至9月份,万江街道27个社区的村组两级集体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6%;村组两级经营总收入同比增长8%;经营纯收入同比增长16%。村组经济实力实现稳步增长。
在民生福利方面,万江街道近五年累计投入47亿元,支出比例每年均超六成,打造了龙舟文化节、敬老月、戏剧曲艺文化节等三大文化惠民品牌,并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教育强镇”“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街道”。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接下来,万江将以更高效的执行力,狠抓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动万江产业升级发展、城市更新改造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全面提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实绩实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执行 陈辉 叶钧廷 陈东晖 莫晓东 李发英 梁锦弟 曾奕静
鸣谢 ******万江街道工作委员会 万江街道办事处
*视频部分素材、图片来源于万江街道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